?中空吹塑是通過將熔融的塑料型坯置于模具中,通入壓縮空氣使型坯膨脹貼合模具內壁,冷卻后形成中空制品(如塑料瓶、桶、油箱等)的加工工藝。過程中需注意以下關鍵細節,以保證產品質量、生產效率和安全性:
?

一、原料準備與預處理
原料選擇與干燥
根據產品需求選擇合適樹脂(如 PE、PP、PET、PVC 等),確保熔體流動速率(MFR)匹配設備參數(如 PE 吹塑通常選 MFR 0.3-1.5g/10min,保證型坯強度)。
吸濕性原料(如 PET、PA)需提前干燥(溫度 80-120℃,時間 4-6 小時),含水量控制在 0.02% 以下,否則成型后會出現氣泡、銀紋(水分在高溫下氣化導致)。
避免原料中混入雜質(如金屬屑、灰塵),需通過篩網過濾,防止堵塞模頭或劃傷制品表面。
色母粒 / 添加劑配比
色母粒與原料混合均勻(建議用混料機預混),比例精確(通常 3%-5%),否則制品易出現色差、條紋。
加入抗氧劑、紫外線吸收劑等添加劑時,需確保分散均勻,避免局部濃度過高導致制品性能不均(如抗老化效果差異)。
二、型坯擠出環節(關鍵核心)
溫度控制
擠出機各段溫度需根據原料特性設定(如 PE 吹塑:料筒前段 150-180℃,中段 180-200℃,機頭 200-210℃),溫度過低會導致型坯表面粗糙、熔接不良;過高則原料降解,制品易脆化、出現黑點。
模頭溫度需均勻(溫差≤5℃),否則型坯壁厚不均(溫度高的一側型坯更薄,因熔體流動性更好)。
型坯質量
壁厚均勻性:通過模頭間隙調節(自動壁厚控制系統更精準),避免局部過薄(易破裂)或過厚(冷卻慢、浪費原料)。型坯垂伸(因重力導致的長度方向變薄)需控制,可通過降低擠出溫度、提高牽引速度緩解。
表面質量:型坯表面應光滑無褶皺,若出現鯊魚皮(表面粗糙),可能是擠出速度過快或溫度偏低,需調整參數;若有氣泡,需檢查原料干燥度或擠出機密封性(防止空氣混入)。
擠出速度與牽引
擠出速度需與后續吹塑節奏匹配(如間歇式吹塑:型坯擠出長度 = 模具型腔高度 + 余量),速度過快易導致型坯下垂、壁厚不均;過慢則降低生產效率。
牽引裝置(如夾坯器)需平穩,避免型坯被拉伸變形,夾坯力適中(過緊會壓潰型坯,過松易漏氣)。
三、吹塑成型環節
模具與合模
模具溫度需恒定(通常 30-60℃,依原料而定:PE 模具 50-60℃,PET 模具 30-40℃),溫度過低導致制品冷卻過快,易產生內應力、脫模困難;過高則冷卻慢、周期長,且制品表面無光澤。
合模速度與壓力需適中:速度過快易夾傷型坯或導致模具撞擊;壓力不足則合模不嚴,吹塑時會出現飛邊(多余料)。模具型腔需清潔,避免雜質導致制品表面凹陷、劃痕。
吹氣參數
吹氣壓力:根據制品大小調整(小型瓶 0.2-0.5MPa,大型桶 0.6-1.0MPa),壓力不足會導致型坯貼合模具不緊密,制品尺寸偏小、表面花紋不清晰;壓力過高易使制品過度拉伸,壁厚變薄、甚至破裂。
吹氣速度:初期快速吹氣(使型坯迅速膨脹貼模),后期減速保壓,避免型坯因沖擊產生褶皺。吹氣時間需與冷卻時間匹配,確保制品定型。
吹氣位置:吹針(或吹氣嘴)需對準型坯中心,避免偏斜導致局部過度拉伸,尤其對于異形制品,需設計多組吹氣口保證均勻膨脹。
冷卻與脫模
冷卻時間占成型周期的 60%-80%,需保證制品完全冷卻定型(觸摸無粘感),否則脫模后易變形(如收縮、塌陷)。可通過增加模具冷卻水道、提高冷卻水流量(水溫≤25℃)加速冷卻。
脫模時需使用合適的脫模劑(食品級制品用無毒脫模劑),避免制品被劃傷;對于深腔制品,可設計抽芯機構或吹氣輔助脫模,防止脫模時變形。
四、設備維護與安全
設備檢查
定期清理擠出機螺桿、模頭(防止焦料堆積,導致制品出現黑點),檢查加熱圈、熱電偶是否正常(確保溫度精準)。
吹氣系統(空壓機、管道、閥門)需無漏氣,壓力穩定;合模機構的導向柱、滑塊需定期潤滑,保證合模精度。
安全操作
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接觸高溫模具或熔融塑料(防止燙傷)。
設備運行時禁止伸手進入模具區域,緊急情況立即按下急停按鈕。
五、質量檢測與調整
每批次抽樣檢測制品:外觀(無氣泡、劃痕、飛邊)、尺寸(直徑、高度、壁厚)、性能(跌落測試、耐壓測試、密封性 —— 如負壓法檢測是否漏氣)。
若出現問題,針對性調整:如壁厚不均→調節模頭間隙;制品變形→延長冷卻時間;表面無光澤→降低模具溫度。